《一代女皇的爱恨悲歌》
开篇
她曾是长安城最耀眼的明珠,聪慧绝伦的才情与倾国倾城的容貌,让九五之尊甘愿为她颠覆朝纲。可如今,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深爱自己的帝王,眼中渐渐染上厌恶与疏离。
她究竟做错了什么?在世人眼中,她是执掌生杀大权的无冕女皇;可为何在她最在乎的丈夫心里,自己竟成了必须废除的皇后?
一、风雪夜惊变
公元664年的寒冬,细碎的雪花轻叩着大明宫的琉璃瓦。武则天裹紧狐裘,跟着掌灯宫女穿过重重宫门。方才侍女带来的消息令她指尖发颤——皇上正在紫宸殿与上官仪密议废后之事。
展开剩余77%她的心像被浸在冰水之中。这些年来,她为助李治登基不惜背负弑君骂名,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个男人身上。可如今,他竟要与臣子合谋废黜结发妻子?殿内透出的烛光将诏书的影子投在窗纱上,她看见上官仪正将一卷黄绢呈到御案前。
臣妾何罪?武则天猛地推开殿门,凛冽的北风卷着雪花扑进暖阁。她直视着惊慌失措的丈夫,凤眸中燃着灼人的怒火。
二、青丝系君心
记忆如潮水般涌来。那年她十四岁,在太宗的后宫初见少年李治。新晋的晋王眉目如画,在赏花宴上为她拾起坠地的团扇时,指尖的温度至今难忘。后来先帝驾崩,她在感业寺的青灯古佛前,用金钗在绢帕上写下看朱成碧思纷纷的相思。
那方浸透泪痕的诗帕被悄悄送进宫闱。她永远记得李治读诗时微红的眼眶,记得他力排众议接她回宫那日,亲手为她绾起散落的长发。
三、诏书映血泪
此刻御案上的废后诏书墨迹未干。武则天看着丈夫躲闪的眼神,忽然觉得眼前人陌生得可怕。当年若不是我...她的声音哽咽在喉间,那些为助他登基沾染的罪孽,那些在深夜里独自吞下的委屈,此刻都化作利刃反噬。
李治慌乱地将诏书扫落在地:都是上官仪...话音未落,武则天已拂袖而去。珠帘晃动的声响里,她听见玉簪坠地碎裂的清响。
四、凤怒血洗朝堂
三个月后的刑场上,上官氏三族的鲜血染红了朱雀大街的积雪。武则天站在城楼上,看着曾经俊朗的宰相之子被按在断头台上。她抚摸着新制的凤纹金甲,忽然想起很多年前,李治为她簪花时夸赞的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从此垂帘听政的岁月里,她渐渐分不清是在报复,还是在证明什么。每当李治头风发作,她批阅奏折的朱笔在绢帛上划出凌厉的痕迹,就像当年那首情诗里缠绵的笔锋。
五、铜镜照孤影
二十年后的大明宫,铜镜里映出的是个华发丛生的妇人。武则天看着镜中自己依旧精致的妆容,忽然听见宫人窃窃私语——皇上又要废后了。胭脂盒从手中滑落,殷红的脂粉洒了满地,像极了当年刑场上的血迹。
她跌跌撞撞奔向寝殿,却在珠帘外听见李治对太医说:朕看见她就头痛。这一刻,她终于明白自己穷尽一生追逐的,早在那年雪夜的紫宸殿就已失去。
终章
从感业寺的小尼姑到临朝称制的天后,她走完了世上最辉煌的孤途。那些深夜批阅的奏章堆成了囚笼,镶满宝石的凤冠压弯了脖颈。当岁月剥落权力的金粉,露出的不过是个求而不得的伤心人。
或许在某个雪夜,白发苍苍的女皇会想起少女时代的某个清晨。那时她还未写下《如意娘》,晋王殿下的团扇上,只题着愿作鸳鸯不羡仙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