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,中东上空飘着火药味。以色列总理办公室里,一份情报让参谋总长摔了茶杯——沙特南部沙漠里,35枚中国造东风3导弹正竖起发射架,射程直指特拉维夫。军方高层当场炸锅:"必须炸掉这些绿棒子!"可沙特国王法赫德撂下句话,直接让摩萨德特工的暗杀计划胎死腹中:"导弹基地里都是中国士兵,你有种就试试?"
这35根"绿棒子"可不是普通军火,而是让整个中东格局改写的战略核按钮。要说沙特这个满手美元的土豪,咋就跟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搞起了军火买卖?这事得从两伊战争那会儿说起——伊朗飞机天天在沙特领空玩自由落体,伊拉克大兵在边境陈兵十万,美制F15战斗机卖得比奢侈品包还金贵,可战略导弹?美国佬攥在手里死活不撒手。
法赫德急得直薅胡子:自家油轮被炸跟放烟花似的,美国盟友光卖飞机坦克有个屁用!真要挨核弹,这些铁疙瘩能挡得住?1985年沙特代表团在美国碰了满鼻子灰,转头就杀向欧洲扫货,结果猜猜怎么着?欧洲人倒是热情,可卖的都是些挠痒痒的短程导弹。这时候沙特人才回过味来——要保命,得整点能让周边国家半夜惊醒的硬通货。
展开剩余61%中国这时候递上了橄榄枝。八十年代中国军工在两伊战场上可出了大风头,伊朗伊拉克都抢着买中国坦克飞机。沙特人眼珠子一转,通过巴基斯坦这层关系,偷偷摸摸就找上了北京。1986年沙特王子班达尔秘密访华,一见面就掏出杀手锏:"我们要买能震住场子的大家伙。"中方代表倒也实在,直接掀开红布——东风3导弹往那一杵,2500公里射程标得清清楚楚,2吨常规弹头闪着寒光,精度误差不超过3公里,周边那几个刺头全在射程里躺平。
沙特人更绝,主动说不要核弹头,就图个战略威慑。中方一合计,行,35枚打包价,每枚1亿美刀!这价格放现在能买辆豪车,可当时中国外汇储备才20亿,这35亿直接让国家财政缓过劲来。沙特人也不是冤大头,人家算盘打得精:35亿买35年平安,总比打仗损失几百亿强。更绝的是,导弹基地里还驻扎着中国二炮部队的工程师,以色列摩萨德探完底,直接蔫了——这要敢动导弹,不得跟中国干上?
导弹到位后,中东这盘棋直接变天。1990年萨达姆吞并科威特,十万大军压境沙特。沙特二话不说,导弹发射架一竖,直接对准巴格达。萨达姆怂得比谁都快,十万大军说撤就撤。这35亿花的,比请保镖划算多了!
如今再看这场交易,堪称地缘政治的经典教材。沙特用金钱换来战略纵深,中国用军火撬动外交突破,最妙的是美国和以色列只能干瞪眼。这故事告诉我们:在弱肉强食的中东,没有战略武器撑腰,再多的石油美元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。当35枚导弹在沙漠深处竖起时,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看清了真相——所谓的安全感,终究要靠自己手里的硬家伙来定义。那些整天把"和平"挂在嘴边的国家,或许可以从沙特学到"生存法则"。
发布于:江苏省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