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客多
本文并非倡导大家模仿贪官的恶行,而是要深刻了解贪官的生存模式与心智运作,尤其是严嵩这种典型人物,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的经验与警示。
严嵩,作为明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权臣之一,不仅因其深沉的权谋手腕而为世人熟知,更因其能够主导朝政二十余年之久,令后人感到惊叹。纵使他充满争议,却也确实拥有无可忽视的本领,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正是他身上那三项特别的能力。这些能力至今仍然无人能及,具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。
很多人或许觉得贪官并不值得学习,但不能轻视这些人物的本领。严嵩,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起步,尽管没有显赫背景与强大后台,却凭借着自身的才智和独特的方式,逐步攀升为大明朝的内阁首辅。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权谋和投机取巧,而是他过人的能力和深思熟虑的生存策略。
展开剩余77%严嵩的学识自不必过多怀疑,他是以神童身份崭露头角,拥有过人的才情。在考取进士之前,他便已在学术界小有名气,且有着扎实的科举功底,最终凭此进入了官场。严嵩的文学造诣可见一斑,尤其是在他为嘉靖帝撰写的祭祀文“青词”上,几千篇内容一篇不重,均为原创且文笔流畅,体现出他非凡的文才与学识。可以说,他的文学才能为他进入仕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
然而,严嵩的真正本领,在于他如何在复杂且动荡的官场中生存与晋升。善于隐忍的人往往能成大事,这点在韩信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——他能够忍受胯下之辱,最终一跃成为大将。而严嵩的隐忍更为深刻,甚至可以说,他将整个青春与仕途理想都赌注于此。在那个年代,想要晋升官场,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才学与聪慧,还需要与权贵建立深厚的关系。严嵩的父亲,一位乡间文人,将自己未能实现的官场梦想寄托于儿子身上,这也让严嵩从小便背负着成为官员的重担与责任。
严嵩的官场起步相当顺利,年仅26岁便考中进士,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翰林院,成为正七品编修。对于严嵩而言,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,也让他父亲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慰。然而,严嵩的命运并未一路顺风。母亲病重之际,严嵩毅然请辞,回乡丁忧,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他与官场的一段长时间割席断交。
尽管丁忧期满,严嵩依然没有急于回归官场,身体不好成为他拒绝重返仕途的理由。此时的大明朝政风云变幻,正德皇帝朱厚照放荡不羁,宦官当道,政治环境充满不确定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想要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,几乎必须依靠宦官。与王阳明的经历相似,许多官员即便拥有良好的背景与关系,也难以逃脱宦官的压制。而对于严嵩这样没有背景的小官员来说,除非与宦官结盟,否则根本没有出头之日。
然而,严嵩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,他并未急于投身于宦官的裙带关系,而是以隐忍为主,隐藏自己的官场抱负,并在故乡江西袁州府的分宜县度过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。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生理角度来看,这十年无疑是严嵩一生中最为艰难且充实的岁月,亦展现了他非凡的隐忍力。
在隐居期间,严嵩并未与世隔绝,而是通过与一些具有高端背景的人物建立联系,为日后复出奠定了基础。虽然他并无显赫的亲戚或朋友背景,但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人际关系,他逐步接触到了许多内阁首辅及大臣。这些重要的官员纷纷对严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为他提供了支持与帮助。
这些高端人脉的积累,让严嵩在短短几年内便成功地回到了朝堂,最终凭借着与这些内阁首辅的密切关系,迅速升任为礼部尚书,为后来的内阁首辅之位铺平了道路。可见,严嵩在官场上的成功,离不开他善于结交有影响力人物的智慧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严嵩能迅速崛起,还与他在处理与嘉靖皇帝的关系方面密切相关。嘉靖帝以修仙著称,深宫内经常炼丹,而这一行为的危险性极高。为了保障自身安全,嘉靖帝需要一个足够忠诚且身体健康的大臣为他尝试丹药。而严嵩便承担了这一艰难的任务,每次试药之前,他都会先行沐浴、烧香,呈现出极为虔诚的态度。在丹药试服之后,严嵩会如实向嘉靖帝报告身体反应,并在必要时建议皇帝避免服用那些危害健康的丹药。
为皇帝试药本身就充满风险,然而,严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,这不仅展示了他忠诚的品性,也为他赢得了嘉靖皇帝的高度信任。正是这种忠诚与责任感,使得严嵩能够在皇帝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,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。
从严嵩的生平来看,尽管他的方法充满了争议,但其身上那三项独特的本领——隐忍、结交高端人脉和忠诚奉献,值得后人深思。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官员,学习严嵩如何在动荡中不断晋升,是值得借鉴的。但我们更应警惕,不能盲目模仿他利用权谋来为个人利益谋取不正当的利益。否则,历史会把我们送上与严嵩一样的罪人之路。
参考资料:《钤山堂集》《严嵩传》《南宫奏议》《历官表奏》《嘉靖奏对录》《明史》《明通鉴》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